一个离婚家庭的孩子
一个离婚家庭的孩子,离婚,一件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父母不能够再结合在一起,造就了一个个单亲家庭,也让无辜的孩子有了心灵上的创伤,以下来了解一个离婚家庭的孩子。
一个离婚家庭的孩子1
离异家庭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
很多人都说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都是不健全的,还有人说离异家庭出来的孩子大多都比较自卑,因为没有父母的支持。
其实现在在网上搜搜就可以发现,很多离异家庭孩子都成长为非常出色的人,这样的家庭给了孩子更多独立自主的意识,也更加懂事。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九零后的离婚率节节拔升,如果说离异家庭的孩子“不行”,是不是代表九零后的下一代几乎都是不合格的孩子呢?
其实这种事情我们最需要注重的是孩子父母的教育!并不是“家庭离异”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伤害,而是“离异家庭下的父母”大多都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可磨灭的伤害。
就比如说我看到的知乎上一位匿名用户的回答。
他说:“我爸在我高考一个礼拜之后就提出了离婚,离婚的理由是我妈妈对奶奶不好。”
这应该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理由了:婆媳关系很多妈妈之所以最后被折磨得面目全非,大多都是因为家里有一个不能说上话的爸爸。当然,我们要说的话题并不是两性话题,而是家庭教育的话题,所以,这位用户为什么会觉得离异的家庭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伤害呢?
我看完了他的'故事,故事里写的是:他的爸爸出轨,拿自己的奶奶作为借口,掩饰自己的行为。作为一个父亲来讲,这样的做法已经说不过去了。他的母亲为了父亲能够回头,一直苦苦地等着,而他为了让母亲能够开心一些,在家里小心翼翼,尽量不去惹母亲生气,逐渐变得越来越自卑。他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生怕会引起让母亲不开心的回忆。
这其实是一种懂事的体现,但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想过,一个突然懂事的孩子,内心有多复杂,这才是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危害的导火线之一。
一对夫妻准备离婚了,他们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并不是关心与内疚,而是问他:“你想跟谁?”
很多孩子在父母离婚的时候,甚至才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并不明白,所谓“跟着爸爸”,或者说“跟着妈妈”以后意味着什么。这种问句其实对于孩子来讲根本没有意义,因为跟着谁其实已经是一个父母之间“板上钉钉”的事情了,那为什么这些父母一定要有孩子的一个回答呢?
这位知乎用户说出了一个事实:“他们只不过是利用孩子来证明自己在离婚一事中不是过错方,想要证明谁为这个家付出得更多!”
离婚谁对谁错?双方各执一词。孩子的选择这时候仿佛变成一个天大的利益一般,谁都想咬一口,谁都想争夺一下。被孩子支持那一方仿佛就冠以了照顾这个家庭更多,错误更少。很多妈妈最后歇斯底里地说:“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多少”,扯着孩子在父亲面前发疯。
这些行为才是导致孩子受伤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可能自己成家立业之后,都无法忘记父母在离婚时候的“大战”。
为此,我也去询问过我身边一些离异家庭出来的朋友
他们说: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伤害的不仅仅是“选边站”,不仅仅是那些“大战”,也不仅仅是那些理由,还有就是当你的父亲或者母亲跟别人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后,那个孩子永远都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个家庭。
没有归属感的孩子最可怕,他们大多没有很深的亲情的概念。
所以相较于一个离异的“事实”,不完整的家庭,更需要“完整”的父母。只有完整的父母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引导,更加细心地去照顾孩子的感受,孩子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稳,是否出自离异家庭,在这么看来其实并没有特别重要了。
很多离异家庭孩子大多都是很谨慎的,所以有些人会说他们自卑,他们能凭借的“筹码”已经很少了,更需要自己好好地保护自己。在大多数孩子都能在父母的膝下快乐成长的时候,这些孩子已经需要去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
孩子什么时候感受到了离异家庭的不同?
我的一位朋友说,她小学时候想去夏令营,同学都去了,她兴致冲冲地跟父亲讲,以为就是一件小事,结果父亲拒绝了说:“万一你在夏令营出什么事了,你妈又要怪我没有照顾好你!”
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家”与“别人家”的不同。
除了呆在家里,她没有任何自由,哪怕同学聚会也不行,只要稍有反抗,父亲就会说:“不行,不然你妈又要怪我”,这句话就像像一个牢笼,套住了女孩。
很多父母都会说:“我做了这么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是当一些非常实际的事情来临,父母的一方只会压榨孩子。这就是为什么,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是“闷葫芦”,因为父母没有一方敢去随意地让孩子成长,生怕另外一半会指责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留下“话柄”,这场“战争”随着夫妻双方破裂并没有结束,甚至还演变成一个新的开始!
所以不完整的家庭更需要“完整”的父母
父母在其中对孩子的引导至关重要,并不是完整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带来最好的教育,“完整”的父母就可以!
一个离婚家庭的孩子2
离婚家庭的孩子怎么教育
1、首先要让宝宝明白父母仍然爱他
继续抚养孩子的一方必须让宝宝知道你对他的爱不变,要经常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宝宝的爱,让宝宝感到愉快和安全,这样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是离异,在不打扰对方生活的前提下,没有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可以效仿外国的做法,越好固定的时间和孩子呆一天半天,尽情表达对孩子的爱。
2、帮助孩子与同龄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
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都害怕受到同学朋友的嘲笑。别人的一些话,会让他们心里特别不舒服。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与同龄的同学和朋友,更好地建立其关系来,这样孩子的心理问题就能够解决了。若哪个同学说一些对孩子刺激的话,家长们可以找那位同学聊一聊,或者是找班主任反映一下,来让孩子消除心理芥蒂。单亲教育,家长们更要上心,争取将孩子所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
3、不要把孩子“绑”在自己身上
夫妻之间虽然离了婚,虽然解除了法律意义上的依存关系,但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永远不会因为离婚而改变。有人离婚后,禁止孩子与前配偶及其亲戚之间的来往,逼迫孩子不认这些亲戚,以发泄自己对对方的不满,这都是不可取的。
抚养孩子的一方不让另一方探视孩子,为了探视孩子,双方互相对骂、互相诋毁,这给孩子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孩子小小年纪就仇恨满腹,长大以后不是埋怨抚养的一方对自己不好,就是埋怨不探视的一方没有管过自己,对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归因于父母,从而忽视了自己的责任。
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特点
1、 单亲家庭孩子会不合群
单亲的家庭往往只注重子女获取高分,进重点中学,追求智力超群与发展,而忽视了孩子合群性格的培养,造成身心异常、人际关系失调、孤独,甚至孩子被排斥在集体之外而失去伙伴。常表现为:有的孩子常围着父(母)转,变得骄气胆小,畏畏缩缩;
有的孩子自己玩自己的玩具,不愿和其他小朋友玩,变得任性霸道,从而使孩子仅局限于家中或父(母)身边,接触的人有限,只要稍有差异就会感到尴尬,如带眼镜的、鼻子大一些的、甚至说话声音大一些的、以及每个人身上特有的气味都会让孩子生疏而害怕、哭泣,使孩子失去了在学校、社会中的快乐感,失去了孩子在大自然中(如公园、草坪上)受到阳光的照射,失去了和其他孩子一块背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的机会。
2、单亲家庭孩子容易产生妒忌心理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足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
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1、父母离婚孩子患心理疾病较多
父母离婚对末成年子女造成精神创伤。有些儿童在父母离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发生改变。有的变为粗暴、烦燥。有的儿童在消极情绪持续、强烈作用下,发生心理疾病。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各种心理状况上都比正常家庭同龄儿童差,他们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内疚、自卑、意志消沉、心事重重、过度的恐惧和担心、多疑和寂寞。
2、容易缺失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
大多数离异家庭的子女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的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同时由于破裂家庭给他们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致使他们丧失生活和学习上的信心,在行为上具有较多的逆常表现,如易怒;
与父亲或母亲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由于感受不到家庭温暖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行为的反社会倾向与对立情绪比较严重等。
离婚会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产生的影响
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父母离异时最容易受到感情冲突的影响。常常会表现为强烈的负罪感,觉得父母亲分开都是因为自己的错,是自己不乖造成的:“一定是因为我不听话,爸爸妈妈才不要我的。”而在情绪上的反应则是烦躁,甚至抑郁。所以,父母亲需要特别留心,应该清楚地告诉孩子,父母亲的分开并不是他的错,与他无关,以舒缓他们内心的负罪感。有些孩子幼儿时期的问题可能会再次出现,比如说尿床。
小学阶段的孩子
这个年纪的孩子往往有着很强的'自我表达意愿,情绪起伏明显。对于父母离婚,他们通常表现的异常愤怒或异常伤心。有些父母亲考虑到了这个可能,会做些和好的尝试。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如果是在复合几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做这样的尝试,一旦失败,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双重打击。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会有持续的悲伤情绪状态,若不处理,在长大后,容易在感情上缺乏自信,总在担心对方会不会突然离开,与异性交往,或是处理个人生活和婚姻问题时,内心往往都很焦虑,自己也就不容易快乐起来。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
这个年纪的孩子身心都处于剧烈的变化当中。面对父母离婚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他们往往表现出两种完全相反的情绪反应,有的孩子就会试图逃避长大,永远留在小孩的'状态;而另一些孩子则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可以早些独立。他们有时会故意惹怒别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做事情时却又担心做不好,没有足够的信心。
另外,研究还发现,在单亲家庭中长大而未得到应有照顾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酗酒、打架的行为,有的孩子还会过早发生性行为,而在出现精神抑郁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孩子高很多。而专家们强调,父母离婚时的处理方式,远比离婚的时间点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来得大。
在一项综观性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一些父母在1946年离婚的子女,随后对他们进行了长达20年和30年后的跟踪。结果发现,虽然父母亲的离异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可给孩子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依然存在。包括了人际交往中的不安全感,不佳的矛盾处理方式,不良的亲子关系,坎坷的爱情婚姻经历等。
离婚后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项
1、告诉孩子离婚与她无关。父母只是不再一起生活了,但依然都爱她(他)
2、和孩子一起接受现实。告诉孩子,这个家庭以后只有我们两个人了,做好妈妈或者爸爸的帮手,家务活我们一起承担。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关照,困难和艰苦我们一起面对。
3、和孩子积极面对新的生活。告诉孩子单亲家庭一样能养出出类拔萃的孩子,没什么,两个人轻轻松松和和美美过日子,总比三个人在一起不停的吵闹要好的多,最起码精神上很快乐,呵呵,这样孩子即是你的朋友,又是你的伴侣,她(他)会很快的成长起来,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4、要一分为二地评价过去的伴侣,最好多讲优点,这样有利于孩子成长。维护孩子和离异方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但对她的爱依旧存在,她依然在爱中成长。
5、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身处何地,都跟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有效的引导孩子成长.
6、单亲一样过,不要对孩子有什么歉疚心理。须知单亲家庭和婚姻家庭一样,都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如果妈妈内疚,孩子的心理就不正常了。因为“妈妈内疚——孩子觉察内疚”是孩子诸多问题的起源。反而你要让孩子感到你更不容易。激发孩子做事学习更加努力。
7、单亲妈妈,或者是单亲爸爸,过好你自己的日子,该爱你去爱,该享受的照常享受,依然要过好你的每一天,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放在孩子身上,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力量,也给孩子自由发展健康成长的提供很好的空间。
一个离婚家庭的孩子3
①很难适应环境的改变
父母离婚后,自然不可能再生活在一起,那么孩子就需要选择跟随某一方,这样势必会面临与另一方分离,生活环境的改变会让他们不适应。并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很难和父母倾诉,从而陷入更大的困境。
②缺乏安全感
多数人离异后都会选择再婚,这就意味着孩子会拥有新的家庭,特别是年轻父母,还会重新生育子女,无论继父继母对他们的态度多么善意 ,都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多余的、是父母的累赘,这很容易让他们变得敏感和叛逆。
③容易情感障碍
在见证了父母争吵、离婚这一系列的过程后,孩子们心中对美好家庭和爱情的幻想都会都破灭,等到他们长大之后,对感情会有明显的排斥心理,害怕陷入相同的处境,从而产生情感障碍。
④遭受外界的伤害
小孩子心性单纯,缺乏辨别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离异家庭的小朋友会被人贴上“野孩子”或者“没人要”等标签,造成孩子内心受伤,并且很容易被小伙伴欺负,从而身心都会受到伤害。
作为父母,自然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为此,在做出离婚决定的时候应该慎重——
保守解决
很多夫妻离婚都是因为一些小矛盾而冲动做出的决定,这样是很不理智的,不仅给双方留下遗憾,还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得不偿失。
因此在矛盾可控制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保守的方式——不离婚,在日常生活中多互相理解,增强沟通。
婚姻本身就是复杂和琐碎的,我们需要更加细心去感受和经营,在《婚姻心理学》一书中就有比较全面的婚姻经营小知识,帮助众多夫妻克服婚姻中的问题,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去爱对方,也能让对方更爱自己,拥有融洽又幸福的婚姻,给孩子和自己一个温暖的家庭。
理智地分开
如果关系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只是为了孩子勉强在一起,也并不会给他们带来较强的幸福感,反而也会耽误彼此的幸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夫妻双方已经很难继续走下去,也应该保持理智的态度,采取正确的方式分开,因为孩子本身是没有错的,尽可能保证他们不受伤害。
做好这几点,能够最大程度上减轻对他们的伤害——
尊重孩子的想法
离婚不可避免的就是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很多家庭也因此闹得不可开交。但是我们尊重孩子的需求,他们想跟着谁就尽可能跟着谁。
因为他们的'选择自然代表着自身的意愿,也意味着跟着这一方能够更幸福,如果不尊重他们的想法,勉强而为之,也只会让他们不开心。
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离婚造成的伤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的漠视,一般没有孩子抚养权的另一方基本上就断了联系,而负责抚养的一方因为有了新的家庭,也不会花过多的心思在孩子的身上,这样自然很难使其健康成长。
所以即使离婚,夫妻双方都有抚养责任,这是不可推脱的,父母应该做到共同抚养,给予孩子应得的关爱。
再婚伴侣需考虑孩子的感受
离婚之后的双方都是自由的,对于年轻夫妻来讲,再婚的可能性很大,很多家长可能只考虑自身的感受,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最后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因此,在寻找新的伴侣的时候,应该主动让对方知道孩子的存在,同时看看是否能够被接受,尽量做到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