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是否发现孩子们会在家长不知情的状况下,表现出对环境或事物的莫名恐惧:一位4岁小朋友,妈妈买好木偶戏的演出票,谁知,刚开演,孩子就哇哇大哭,吵着要出去,说害怕;一个5岁的男孩子,不敢一个人睡觉,并且怕黑。一位12岁的孩子,恐高。
在上周CCTV少儿频道《最野假期》节目中,八位6到12岁的孩子就面临了一次重大考验,他们要登上海拔4800米的无人区,寻觅藏羚羊的踪迹,这些孩子在面对这样的挑战时,内心会产生恐惧吗?
我们看到节目中,八个孩子在进入可可西里之前,他们需要体检,看看身体是否合格。果然,体检结果出来后,卢庆福源和杨沛锦不合格,这两个孩子相当失落,尤其是沛锦,尽管强忍了眼泪,最后还是抑制不住地痛哭。而宣布六岁的晖晖的体检结果,一切指标正常,可以上可可西里,可是......
可是晖晖却主动说放弃登顶的机会,沛锦在一旁劝他“我好想上去,但体检不合格;你身体合格干吗放弃,把机会换给我多好!”晖晖不为所动,并事先铺垫说:“我去过喜马拉雅山,上过海拔6000米的地方,还去过珠穆拉玛峰。都上过更高的地方了,这次就不去了。”
我作为心理专家找他聊时,他说,“我身体不好,害怕缺氧,而且我的眼睛还有结膜炎呢!”边说边眨巴眼睛。我们知道他的内心对登顶有可能产生的未知风险存在担心与害怕,但此时尊重孩子的感受及选择更为重要,晖晖留在格尔木跟福源和沛锦完成其它任务。
孩子为什么会害怕、恐惧
作为家长,要想真的帮到孩子,需重新看到恐惧。恐惧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进化而来的情绪欢迎。为了生存,我们的祖先尝试过各种危险,这些危险就被留在了集体无意识中,比如高崖、深水、蛇及猛兽;对危及个体生命的潜在危险,恐惧有助于个体集中注意力,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所以恐惧有时真的会帮到我们。
还有些担心和害怕,是源于个体或他人的经验,比如小时候听鬼故事受过惊吓,会怕黑;有过溺水的经验,从此恐水等等。所以,每个害怕的瞬间、每次恐惧的情绪都是值得被理解与尊重的。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单亲妈妈带着16岁的儿子去蹦极,上塔台后穿好保护绳索,孩子害怕到不行,告诉妈妈他不想跳,妈妈居然激动地训斥孩子,"你胆子这么小,将来怎么保护妈妈!”
不同的父母面对孩子因恐惧、害怕、胆小而却步甚至哭闹时,有的会表示不理解,对孩子说“多简单的事儿呀,这有什么好怕的?”,有的会害怕孩子哭闹而迅速带孩子离开所处的环境、有的强迫孩子去行动、有的会批评责骂孩子,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动,到底如何做才能真的帮到孩子呢?
帮助孩子战胜恐惧的方法
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因害怕、恐惧而情绪激动甚至哭泣时,请接纳并允许孩子情绪上的宣泄。如果孩子哭泣,请允许他哭一会儿,给予拥抱或爱抚,看着他们的眼睛共情“害怕,是吗?”孩子多半会回应而说出具体的恐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