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心理学的人很可怕
为什么学心理学的人很可怕,心理学在我们生活中是有很多的情感表达的,根据学心理学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也是有不一样的方式的,下面介绍为什么学心理学的人很可怕。
为什么学心理学的人很可怕1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无知,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心理学。
他们下意识的以为心理学能够看透别人的想法,所以说觉得可怕。
这种无知的程度就好像是下面几种场景,大家感受下:
小王啊,听说你是你是计算机专业的?来来来,帮我修个电脑。
小张啊,听说你是电子商务的啊?快快快,来开个淘宝店。
小明啊,听说你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帮我冲个话费。
小李啊,听说你是学医的?学医的.还感冒啊?
他们觉得学心理学的人可怕,无非就是单纯的以为,心理学就是用来看穿别人心理的,是一种多么无知,愚蠢,浅薄的行为。
而实际上心理学是什么呢?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好吧,听起来有点复杂是不是?
看,简介是不是觉得学习心理学,特别有意思?特别厉害?
好,那来几道心理学试题给大家感受下:
“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成人用“如果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了”的话来教育孩子,这是利用儿童的恐惧( )
A、本能B、怕生C、预测 D、经验
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认然认为它可能存在,该阶段为(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OK,你觉得选择题太简单?OK,给大家一个论述题:
评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启示。
怎么样?
是不是特无聊?
就像我们高中学习的思想品德中的哲学一样,什么唯物论啊,唯心论啊,本来就是那么回事,结果搞的特别复杂。
所以,学习心理学的人很苦逼好不好?
学习心理学的人很悲催好不好?
你们这群没良心的,居然说他们可怕!!!
你们,简直,太可恶了!
为什么学心理学的人很可怕2学心理学的人很可怕
问:学心理学的人是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出别人说谎?
答:学心理学的人自认为识别谎言的能力高于普通人,实际上他们与普通人并无显著差异,甚至还低于后者。
真以为看一眼,就能准确分辨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吗?只能说,大家看《Lie to me》太入迷了。电视剧的剧情或多或少有夸张杜撰的成分,在现实中想确认对方有否说谎,并不是这么容易。
现实中,警方和犯罪心理学家等,利用各种测谎仪器、人体生理指标仪器、核磁共振成像等,都不能保证测出来的结果能100%正确判定嫌疑人就是在说谎。更何况是普普通通的读心理学的人单凭肉眼去判断呢?
《Lie to me》里面,男主角凭着对嫌疑人的一些举止的判断,比如神情紧张、眼神飘忽、摸鼻子摸下巴、双手交叉环抱、脚尖向外等,就能判断一二。但现实中,这些细节并不太能显示出说谎与否,因为这些举动不具有群体代表性。
美国有研究显示,一个普通人分辨谎言与真话的平均正确率只有大约54%!事实上,判断正确或者失误,各占50%的机会。也就是说人们对说谎行为的识别准确率并不显著高于随机判断的概率。
而对识谎能力职业要求较高的人员(包括警察、侦探、心理学家等)的研究表明,虽然他们认为自己识别谎言的能力高于普通人,实际上与学生或普通人并无显著差异甚至低于后者。可能的原因是,“调查者偏见”的影响,他们更倾向于对自己所持怀疑的证实和相信自己的主观经验。
心理学的任务是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和论证,按照统计学的普遍规律,总结出人类心理的一般规律。但是判断对方是否有说谎这个问题,具有太大的偶然性和个体差异,学心理学的人并没有这么大能耐去迅速地正确判断对方有否说谎。所以在跟学心理学的人聊天的时候,别担心被他们看穿,因为他们也是普通人一个,并没有特异功能。
所以说,心理系的同学不是搞占卜算术的,他们并不能看透一切。如果下次你遇到心理系的同学,千万别问他们:“你是不是能看穿我心理啊?我好害怕!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因为他们会吐血身亡的。
学心理学的人很可怕
支持楼上,我就是学心理学的,学好心理,能帮到别人解决很多困扰呢,怎么会可怕呢?觉得可怕是自己还不了解心理学。很多人都以为学心理的人有读心术,能一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其实不然,也许一些动作什么的能暴露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他此时的整体情绪,比如开心愤怒害怕紧张,但是要知道他在想什么,靠自己猜测是不可能知道的,
人的内心是最复杂的,是主观的,如果他不说,不透露任何信息,那想知道其内心想法仅能靠猜测,靠经验。所以说人之间要知彼此,沟通是少不了的,就算和你面对面的是学过心理学的也一样。希望我的解答能解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解开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心理学并不可怕,相反地,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和剖析自我,解决心里的“疙瘩”^.^
可怕吗?
若你心中有鬼你就怕了~(学心理学的人具有极大的包容心,呵呵。别怕,没事。)
清者自清,跟学心理学的人在一起你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拥有最清澈的心灵~
学心理学的人是不是很可怕?
一直对心理学很好奇,觉得心理学很奇妙,是不是学了心理学就可以快速调节好所有坏情绪,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告诉自己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该怎么调整自己等等。那么我很好奇如果那样子的人生多可怕,因为看透了自己看透别人,情绪会不会也变少了,好比一个研究某个领域的人,一样,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就是自己,那么把自己看透,知道坏情绪是怎么来,好情绪是怎么来。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觉得学心理学会把自己看透,感觉那样子很可怕,比如说我现在分手半年之后听到前任有了新的男朋友,觉得无比难受,我难受的是当初自己说的分手,所以导致了现在的结果,一直觉得对不起。我现在难受是因为我处在一个消极的心理状态里,我觉得通过心理学可以调节好自己现在的状态,但我觉得好可怕,
感觉心理学让一个 ……此处隐藏9861个字……里学起呢?笔者建议如下:
一是心理学史。
心理学学派林立,内容繁多,究竟哪些内容是科学心理学的范畴,哪些内容又是民间心理学的智慧,哪些靠谱,哪些扯淡?……读史使人明智,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得到解决,学习心理学史,我们可以知晓心理学是怎样成为一门科学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每个学派在心理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你所喜欢的心理学研究和理论,在历史上,又处在什么样的地位……等等。通过心理学史的了解,你可能更清楚心理学各种理念和研究的源头,以及自己对于心理学的兴趣在哪里,学什么,会满足自己的工作需要,学什么,会提升自我的心理素养。
推荐书目: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基思·斯坦诺维奇《对伪心理学说不》;Roger R Hock:《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Lauren Slater《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二是社会心理学。
一些人可能有疑问:社会心理学是不是要谈社会变革、不同社会中的群众心态啊?这个和我们的工作有关系吗?还真不是,在英语中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的“社会”(social),不是我们日常概念中“社会主义”那个社会,在心理学上,社会心理学其实谈的就是人和人相互动的心理现象及规律,涉及到的内容多是人怎样自我认识又怎样认识他人啊,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喜欢为什么爱,偏见是如何形成的,人是如何受到别人影响的,等等,更确切一点表达似乎是“人际互动心理学”。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心理学不幸是由西方人创建的,结果,西方的心理学研究了太多的变态心理和个性行为。如果心理学是由中国人创建的,那么它一定是一门强调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中国人学心理学,一般学到社会心理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人们要想理解自我、影响他人,社会心理学必须好好学,掌握了这其中的规律,不仅对理解自我有帮助,在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人际互动中也不无裨益。
推荐书目: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罗伯特·B·西奥迪尼《影响力》
三是心理学导论。
如果心理学史和社会心理学你读得性质盎然,心理学不仅没有吓跑你,反而对心理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那说明你是真正喜欢心理科学的。所以,就要从西方人学习心理学的第一本书看起吧,可能枯燥一点,但过去这一关,你就真正步入科学心理学的世界了。该看心理学导论了。
推荐书目:《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最佳入门》
这些书读完,剩下的内容不推荐了,你已经在头脑中建立了基本的心理学学科框架,现在可以根据兴趣进入自由阅读阶段了。育儿的,读《发展心理学》;当官的,读《组织行为学》;恋爱的,读《亲密关系》……
多说一句,本人的新浪微博 迟毓凯 曾开设了一个话题:#读心理学的书#,那里面我推荐了一些心理学读物,包括每本书的特点以及适应人群,需要者可移步新浪微博搜索。
欢迎来到心理学世界!
3.采用多元形式
知道了学习心理学的内容重点,到哪里去寻觅这些内容呢?
一是图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心理学的自我提升离不开展卷阅读。然而,对于琳琅满目的心理学图书,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人,如何判断一本心理学书靠谱不靠谱?其实也不难,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首先先看出版者。靠谱的出版社总会出靠谱的书。就心理学图书而言,几所高校出版社出的心理学书相对还是有质量保证的,如北大、北师大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等等;另外,有些书系的书出的也不错,如万千心理系列,湛庐文化系列,等等。其次,再看著者。虽然有的心理学家你并不知晓,但如果是一本呕心沥血的著作,作者常常会在前言后记中把该书特性,成书艰辛之类娓娓道来;而相对另一些图书,前言后记都无,编者不详,这样的图书就要小心一些了。
二是影视。在图书之外,关于心理学的影视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上各大高校公开课的存在,可以让大家做到足不出户,而游学天下。在网易、新浪等公开课的课程中,也有一些心理学的内容,而且他们大多是来源于世界名校,和他们学心理学,等于同高手过招,自然获益多多。
三是同志。三人行,必有我师,但学习心理学也必须找到同道中人。当然,身边有喜欢心理学的同行更好,可以互相促进着学习。如果身边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少,也不怕,现在的网络众声喧哗、资源丰富,去微博、微信、豆瓣转转,很快就会找到同道中人;而且,一些专业的科普网站也在不断更新着心理学的内容,如壹心理、果壳网,等等,浏览一下,你会找到理想的内容和合意的人。
三、学心理学会不会变态
额外的问题,学过心理学会怎样?心理学人会不会很可怕?学心理学会不会学到最后自己也变态了?
1.心理学人很可怕吗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搞心理学的人都目光深邃,心灵敏感,不管你什么样的表现,他都会分析出你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个相当利害和不可亲近的角色。公众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足为怪,因为我国的心理学专业人员并不多,很多人都是从影视上得到心理专业人士的形象的,以为各个心理学家都象《沉默的羔羊》中那位吃人的心理专家那样可怕呢?
也许真的有这样的心理学从业者,但至少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我还没有见到过。其实,心理学由于研究领域的广阔性,相对于其它专业,心理学业内人士更会体现出参差百态的特点。有的人研究人的注意或者记忆,那么他们的表现更可能象个物理学家;有的人研究大脑的生理机制,可能更象个生理学家;有的人研究心理学理论流派,可能更象个历史学家;有的人研究不同文化下的心理特点,可能更象个人类学家……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也可以利用社会科学的办法,这也是心理学的迷人之处,每一个学心理学的人,不管他的个性和喜好如何,都可以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位置。也许没有人能说清心理学家究竟什么样,但绝对不只是如影视所表现的心理学家那样单一的形象。
2.学心理学会不会学变态
从我个人的感受而言,在心理学研习的人群中,确实变态者可能要比一般的群体要高。但追究其原因,我并不认为其变态的原因是由于学习心理学。心理学一般有三类人在学习,一类是有专业兴趣的人,从小就对自我与他人的互动感兴趣;一类是由于某种原因误入心理学阵营,他们或是情愿或是不情愿在学习着心理学;还有一种人,是在学习心理学之间,本身就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之所以来学心理学,就是要为了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换句话是,他们不是学心理学学变态了,而是变态了才学心理学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的存在,给公众的感觉是学心理学的心理问题反倒更多,这里其实有个变态和学习谁先谁后的问题。
此外,需要特别说明的,心理学更多的是一种科学,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它不是宗教。但是在现实中,也有一些人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痴迷,把心理学某些理论(尤其是精神分析有关的)当成了一种信仰,而不是采用一种研习和客观对待的态度,这确实也容易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当学习者有一些人格缺陷的时候。总之,为什么学习心理学的人变态的多,不是因为学习心理学之后变了态,而是因为有些变态的人在学心理学,而且采用了变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