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打扮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吗?
【事件回放】
韩国小学五六年级女生化妆渐成风潮,不化妆还会遭到同学歧视。当地媒体报道称,首尔市某小学6年级女学生金某(12岁)的书包中装有各式各样的化妆品。在午休或课余闲暇时间,金某经常与同学们待在一起,由于同学们都化了妆,因此她也开始化妆。
首尔龙山区某化妆品售货员李某称:“每天有10名以上的初中和高中生来买化妆品,大概有1名小学生来买。”一名小学生表示:“我们班上的女学生大概一半以上化妆,主要通过购物网站购买化妆品。”
当女孩开始爱打扮
是对性别的认同和接纳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在步入青春期。性别认同是青春期的心理成长任务之一。青春期身体的性征开始发育,并且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在心理上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和接纳。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
不少女孩的儿时记忆中,都有趁妈妈不在时,偷偷用妈妈的唇膏等化妆品打扮自己的经历,在俞沨怡看来,这样的行为再正常不过了。“这个时期的女孩子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爱打扮了,偷着试用妈妈的化妆品给自己化妆,就是一种很典型的行为。”
专家提醒说:“孩子表现出性别认同是好事情,家长不需要过度担心,但是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比如,告诉孩子成人的化妆品对这个年纪的孩子肌肤非但没有好处,还有伤害作用。还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有关美的活动,比如看一些艺术展等等。家长要尊重孩子爱美的需求,也要引导孩子欣赏美。”
发展同伴关系阶段
化妆和玩游戏机没有本质区别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社会化的加深,他们对于社交的需求,对于外在社会对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也越来越重视。“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内在的东西还比较弱,需要外在的评价来肯定自己——比如,我会不会成为受欢迎的人?”余智华说,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老师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会比较大,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到了高年级、进入中学后,同伴对他们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融入同伴,有自己的小圈子,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在咨询工作中,专家就曾遇过好几个在同伴关系上有困扰的个案。“有的孩子逃学,不愿意去学校,除了来自学业的压力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在学校环境中的人际相处上遇到了问题。” 从这个角度去看,韩国的小学生热衷于化妆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孩子喜欢玩游戏、玩iPad没有本质区别,“对孩子来说,如果周围的同伴都在玩,都在谈论这个话题,而自己却不知道,也参与不进去,那他就会失去同伴。”专家提醒说,“如果发现孩子开始对化妆感兴趣,家长要理解孩子的需要,化妆的实际需要是社交的需要,不化妆不好意思参加同学的聚会,实际上透露的是孩子对于失去社交圈的焦虑。”
社会环境和导向
影响孩子的模仿行为
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模仿。俞沨怡解释说:“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是青少年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行为,也是青少年走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行为,本质上反映了青少年在自我确认中对理想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是其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在此意义上讲,生活需要偶像人物,偶像人物也为生活增添了色彩。依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青少年期的偶像崇拜源自个体的精神分割的需求,青少年需要认同特定的偶像来强化自我的力量,完成对父母依恋的分割,达到自我独立的一个过渡的过程。而埃里克森的分析心理学则指出,偶像是青少年探索自我同一性,融入社会的重要媒介,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在青春期避免易出现的角色混乱,保持心理平衡。”
韩国大规模的“造星运动”,发达的“美丽”产业促进了娱乐圈俊男美女的产生,而且,在韩国演艺圈,明星们并不介意承认自己通过高明的化妆术或者整容等手段,让自己的外表更迷人。对于韩国的青少年而言,明星们的示范效应很广泛,信息量也很大,很容易让他们去进行模仿。俞沨怡分析说:“一个行为得以存在并流行开来一定是基于获益的原则。比如美貌的确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更容易获得一些利益,因此人们会趋之若鹜。但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产生这样的风气和价值观,这多少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导向有关,比如宣扬这样的美丽,并告诉大家这个美丽是可以达到的,这就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大的获益。”
在良性的互动中
和孩子沟通最有效
韩剧在中国盛行不衰,韩国明星也成为很多中国青少年的偶像,中国的孩子会不会也像韩国的孩子那样,小小年纪就迷恋化妆?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过分注重外在的打扮,家长可能需要自查——自己是不是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给孩子做了这样的示范?
小学阶段的孩子人格完善方面尚需引导,专家建议家长将一些道德观念更加具体化地传达给孩子。“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还可以对一些事情进行表扬,比如,表扬孩子衣物整洁,而不是打扮漂亮。并且让孩子懂得,外貌并不能决定一切,内在的修养和素质比外在更加重要。”